008 葡萄園雇工的比喻

   弟兄姊妹讀新約的福音書,一定讀過〔在後的將要在前,在前的將要在後〕的經文。這句經文沒有甚麼難解的字,看來也很簡單;但究竟它是甚麼意思呢?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智慧,有;〔學無前後、達者為先〕、〔學如逆水行舟、不進則退〕這一類的教訓,所以,許多弟兄姊妹望文生義,忽略了去仔細查考經文,就很容易誤解經文的意思了。

   馬太福音 20  章記載了一個耶穌教導門徒關於人得救進天國的比喻:葡萄園主雇工人做工的比喻,經文如下:〔太20:1 – 16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,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,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。約在已初出去,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,就對他們說:你們也進葡萄園去,所當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他們也進去了。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,也是這樣行。約在酋初出去,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,就問他們說: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?他們說:因為沒有人雇我們。他說:你們也進葡萄園去。到了晚上,園主對管事的說:叫工人都來,給他們工錢。從後來的起,到先來的為止。約在酋初的人來了,各人得了一錢銀子。及至那先雇的來了,他們以為必要多得;誰知也是各得一錢。他們得了,就埋怨家主說:我們整天受熱,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,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麼?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:朋友,我不虧負你,你與我議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?拿你的走吧!我給那後來的和你一樣,這是我願意。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?因為我作好人,你就眼紅了麼?這樣,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;在前的將要在後了。〕今天我們學習的經文,就是這個比喻的結語。究竟主耶穌講這個比喻,是要教導門徒一個甚麼的訊息呢? 在查考之先,我想和大家談談甚麼是〔薪酬salary〕、〔獎賞 reward〕和〔恩典 grace〕。我覺得清楚它們的意思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耶穌這個比喻。

  • 薪酬 salary〕:受授雙方協商同意:受方提供規定的服務,完成後授方按協議給予受方相應的報酬。這就是薪酬;雙方各取所需,互不虧欠。是公平的交易。
  • 獎賞 bonus/reward〕:受方在服務上擺上額外的時間/努力/心血,導致服務超額完成;授方特別滿意,因而在協議的〔薪酬〕之外,再給與受方的。這就是〔獎賞〕。通常頒發這些〔獎賞〕的原則是:論功行賞、多勞多得。不是在協議之內的,授方沒有責任一定要頒發的。
  • 恩典 grace〕:這是受方完全不配得的;是授方按照自己的心意,慷慨和憐憫而給予受方的。如果我們看過歷史電視劇,當臣子犯了死罪,求皇上赦免時,會說:〔臣罪該萬死,求皇上施恩〕;而獲得皇帝減免時,會說:〔謝主隆恩〕。這就是〔恩典〕,原是不配領受的。我們基督徒要清楚地、正確地明白,我們原是罪人,神沒有和我們計較,把基督的救恩,賜給我們,叫我們成為〔蒙恩的罪人〕這就是〔恩典〕,是白白的、但是極其珍貴的(free but not cheap).

   我希望上述的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明白耶穌這個比喻。現在讓我們開始分析和查考這個比喻:

  • 最早蒙召被雇用的是在清早,雙方議好的〔薪酬〕是一天一錢銀子。
  • 第二批蒙召的是在已初,園主開出的條件是〔所當給的,我必給你們。所以沒有講〔薪酬〕;被召的同意接受園主按他的意思給他們多少就多少。
  • 第三批蒙召的是在午正,情況和第二批一樣。
  • 第四批蒙召的是在申初,情況也是和第二批一樣。
  • 最後一批蒙召的是在酋初,園主甚至沒有開出任何的條件;被召的就是憑信心,沒有計較園主給他們多少。〔薪酬〕完全不在考慮之列,他們是憑信心去領受園主的〔恩典〕! 

   現在讓我們查看一下這五批人領受園主給他們工錢時的反應。園主是按從後到先的次序派發。經文只是很平淡的說:〔約在酋初的人來了,各人得了一錢銀子〕;其他在已初、午正和申初的三批人沒有記載,但根據文意,應該也是各得一錢銀子的。至於最先蒙召的,經文的記載是這樣:〔及至那先雇的來了,他們以為必要多得;誰知也是各得一錢。〕他們的反應就是〔埋怨家主〕。他們的理據,是〔多勞〕應該〔多得〕。在人的立場來說,這才是公平、合理!俗語說:〔做就三十六、不做又三十六〕,怎麼可以!?   所以,我們不要怪責這批人,因為我讀這個故事時,我的自然反應也是一樣。我當然不敢與神辯論,只能無奈地笑說, 神的算術與我們人的算術不一樣。因為當時我對神的〔恩典〕和〔主權〕這些課題,其實缺乏真正的認識!

讓我們看看園主怎樣回答這些埋怨他的。他的回答有三個論點:

  • 〔朋友,我不虧負你,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?〕園主是守約的,是公平的。雇工已經得到他應得的,兩不相欠;他們期望獲所得多於協定的薪酬,反而是不公平、不合理的。   
  • 〔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,這是我願意的。〕園主怎樣待其他的人,根本和最先被召的人無關,他們無權過問。園主說多給是他願意的;也就是說,他這樣做是有其他的考慮,是出於他的慷慨和憐憫,與所做的工作無關的。這就是〔恩典〕,不是通過人的行為去賺取的。
  • 〔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?〕園主指出怎樣處理他的資源,是他的主權。這些雇員豈能埋怨、質疑園主的處理呢?

〔因為我作好人,你就紅了眼麼?〕這是園主的勸告。人的醜陋就是嫉妒。人總是喜歡比較,這樣就很容易產生嫉妒;正所謂〔人比人,比死人〕。人嫉妒,就不會謙卑。所以聖經由舊約到新約,都教導我們要謙卑,守本分。中國俗語有云:各有前因莫羨人。約翰福音 21:21 – 22 有這樣的記載〔彼得看見他,就問耶穌說:主阿,這人將來如何?耶穌對他說: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,與你何干?你跟從我罷。〕;路加福音也有記載門徒爭誰為大的經文:路22:24〔門徒起了爭論,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〕。在人來說,一般公認的準則(norm)是〔先後有序、資歷 Seniority〕。我真的見過在一間教會,有會友要求新轉會的肢體對他服從,理由就是〔先後有序〕。所以,比喻中最先蒙召的,直覺上覺得比後來蒙召的優越,是可以理解的。耶穌用〔這樣,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,在前的,將要在後了〕作這個比喻的總結,就是要告誡門徒,在奔向進入天國的路程中,先蒙召的不要自義,認為自己會比後來的先進天國。這不是必然的,因為可能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,在前的,將要在後。我認為這就是這個比喻的訊息和教導。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〔神愛世人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致滅亡,反得永生。〕神這個無比的恩典,是賜給〔世人〕,沒有智愚、貴賤、貧富、高低、地域、種族之分,更加沒有先後之別!好好地明白神的救恩,十分重要!有一首福音粵曲說得好:〔群山都有低有高,人品都有醜有好〕,但神的救恩,卻一視同仁臨到世人身上。大家好好體會神向摩西介紹自己的經文:〔出 3:16 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長老,對他們說: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,就是亞伯拉罕的神、以撒的神、雅各的神,向我顯現說:我實在眷顧了你們;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待你們。〕亞伯拉罕、天生領袖,以撒、謙謙君子,雅各、奸詐小人,神都一樣恩待他們。這就是〔恩典〕。明乎此,我們就能夠更好地體會耶穌這個比喻的結語:〔這樣,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,在前的,將要在後了〕,否則,我們按屬世的標準,把自己看作比別人強,那就是自義了!我們就成了這個比喻中最先蒙召的人了。

   請大家注意比喻的第一句經文:〔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。。。〕中的〔因為〕。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連接詞。它要連接的是甚麼?但這節經文是馬太福音二十章的第一節了。所以,讓我們看看十九章最後一節:太 19:30 〔然而,有許多在前的,將要在後;在後的,將要在前。〕而太 19:23-29 是記載耶穌和門徒討論〔進天國〕的。如果我們把太 19:30 和太 20:1 這兩節經文一起來讀,我們就可以得出:

  • 葡萄園雇工的比喻是和〔進天國〕有關的;
  • 葡萄園雇工的比喻是用來解釋〔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,在前的,將要在後。〕這個教導的。

那在後的,將要在前,在前的,將要在後。〕這個教導,在其他的福音書也出現過。如果我們肯用〔串珠〕去查考,就可以得到下列的經文:

  • 可 10:31 然而,有許多在前的,將要在後,在後的,將要在前。
  • 路 13:30  只是有在後的,將要在前;有在前的,將要在後。

   在這個教導之前,馬可和路加都和馬太一樣,是記載耶穌和門徒談論〔進天國〕的問題。馬可和馬太的記錄基本是相同的,路加的記載則不盡相同。要知道耶穌和門徒的談論不會是一次的,福音書的作者都不能盡錄。因此,不同的作者有不盡同的選擇,是可以理解的。在我們這個例子裡,〔葡萄園雇工〕的故事就祇有馬太記載,馬可和路加都沒有的。所以,如果我們肯花點時間和精神,去同參四本福音書,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了解經文的訊息,豐富我們讀經的體驗的。願與弟兄姊妹共勉。

 

 

March  2018  田延昆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