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 〔不義的管家〕的比喻

今天和大家學習的是記載在路加福音的一個人很著名的寓言:〔不義的管家〕。這個寓言在查經中,常常引起很多的爭議。

  • 這個寓言究竟在那一節結束的呢?是在第 8 節,還是在第 12 節呢?
  • 這個管家既然如此〔不義〕,為何主人還要讚他呢?〔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(5 節)〕
  • 〔不義的錢財〕究竟是甚麼意思,如果是不義的,基督徒使用有沒有問題?

為了方便大家查考,我現在把這個寓言記錄在下面:〔1耶穌又對門徒說、有一個財主的管家.別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費主人的財物。2主人叫他來、對他說、我聽見你這事怎麼樣呢.把你所經管的交代明白.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。3那管家心裏說、主人辭我、不用我再作管家、我將來作甚麼.鋤地呢、無力.討飯呢、怕羞。4我知道怎麼行、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後、接我到他們家裏去。5於是把欠他主人債的、一個一個的叫了來、問頭一個說、你欠我主人多少.6他說、一百簍油.〔每簍約五十斤〕管家說、拿你的賬快坐下寫五十。7又問一個說、你欠多少.他說、一百石麥子.管家說、拿你的賬寫八十。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.因為今世之子、在世事之上、較比光明之子、更加聰明。9我又告訴你們、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、結交朋友.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、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裏去。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、在大事上也忠心.在最小的事上不義、在大事上也不義。11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、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。12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、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。(路16:1-12)〕

關於這個寓言的結束是在第 8 節,還是在第 12 節?兩個講法都有出現在不同的釋經書。我個人認為,寓言的本身應該完結於第 8 節,而這一節就是寓言的結語:〔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.因為今世之子、在世事之上、較比光明之子、更加聰明。〕注意這句結的〔因為〕,它直接告訴我們為甚麼主人欣賞這個管家是因為他〔作事聰明〕。寓言的教訓當然不是要我們學習這管家的〔不義〕啦!它是要我們學習這管家的〔聰明〕。這才是〔本體〕與〔喻體〕的共通點。〔不義的管家〕就是〔今世之子〕。當他今生的〔世事〕發生危機的時候,能夠迅速有效地去面對、去處理。這就是他〔聰明〕之處。我們作主的門徒,就是〔光明之子〕,關心的應該不單是世上的事,更重要的是永生的事。第 8 節說到〔今世之子、在世事之上、較比光明之子、更加聰明〕,我認為是慨歎今世之子,尚且會為應付世上的事,迅速作出反應;而我們光明之子,卻對永生的事,掉以輕心,疏於預備。寓言的僭台詞就是要我們警醒,好好學習這個管家的個〔聰明〕之處,早作準備。其實這也是〔十童女〕寓言的中心教訓!

在上一講我談到〔捨本逐末〕是讀寓言的一個容易犯的錯誤。我曾經聽過一些傳道人講解這個寓言時,花了許多篇幅去講解管家處理帳目的事;有的說甚麼九出十三歸,有的說修改後的是他預算向主人繳交的數目,而差額是他計劃吞佔的數目,等等。結果反而輕忽了這個寓言的教訓。大家以為這些揣測性的解釋有必要嗎?是否真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這個寓言的教訓呢?

至於之後的 9 – 12 節,注意句是這樣開始的;〔我又告訴你們〕。耶穌講寓言,有時不是單一個故事,而是兩個或多個同一主題的故事。故事與故事之間,就用一些連接詞串連在一起。例如:〔浪子的故事〕,前面的是〔失錢的故事〕,再前面的是〔失羊的故事〕。三個故事是用〔或是〕和〔我又告訴你們〕連接成為一組的。它們的共同主題是〔失而復得的快樂〕。所以我覺得 9 – 12 節是與這個寓言有關的,不是另起一段的教訓,而是主對這個寓言的引申和應用。第9節是一句申述:經文中的〔錢財無用的時候〕可以理解為〔人死後〕;而〔永存的帳幕〕可以理解為〔永恒的天國〕。這節經文乃是勸說我們要善用今生世上不義的金錢,謀求將來〔永存的帳幕〕的福祉。對於這句經文,我們可能似懂不懂。我想給大家講〔戰國策〕裡的〔馮煖客孟嘗君〕的故事,希望可以幫助我們體會怎樣善用世上不義的金錢,謀求將來的福祉。故事是這樣的:

〔孟嘗君,齊國四大公子之一。門下養了許多食客。馮煖是食客之一,但投閒散置,未得重用。有一天,馮煖彈其劍,歌曰:〔長鋏歸來乎!食無魚!〕。左右以告。孟嘗君曰:〔食之,比門下之客。〕不久,他又彈其劍,歌曰:〔長鋏歸來乎!出無車!〕左右皆笑之,以告。孟嘗君曰:〔為之駕,比門下之車客。〕又不久,復彈其劍,歌曰:〔長鋏歸來乎!無以為家!〕左右皆惡之,以為貪而不知足。孟嘗君亦許之。於是馮煖不復歌。

過了一段日子,孟嘗君要派人去他的封地收取封地的欠稅。這是一件苦差。馮煖自薦,孟嘗君許之。出發以前,馮煖問:〔責收畢,以何市而返?〕孟嘗君曰:〔視吳家所寡有者。〕馮煖到薛後,召集諸民,將債券付之一炬。民稱萬歲!馮煖立即返齊求見。孟嘗君曰:〔責畢收乎?來何疾也?〕曰:〔收畢矣!〕〔以何市而反?〕馮煖曰:〔君云”視吳家所寡有者。”臣竊計君,宮中積珍寶,狗馬實內廄,美人充下陳。君家所寡有者,以義耳。竊以為君市義。〕孟嘗君曰:〔市義奈何?〕曰:〔今君有區區之薛,不拊愛子其民,因而賈利之。臣竊繳君令,以責賜諸民,因燒其卷,民稱萬歲,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。〕孟嘗君曰:〔諾!先生休矣。〕後幾年,齊王謂孟嘗君曰:〔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。〕孟嘗君就國於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攜幼,迎君道中,終日。孟嘗君顧謂馮煖:〔先生所為文市義者,乃今日見之!〕

希望通過這個故事,我們能夠比較具體一些,體會到馮煖的聰明,如何善用〔不義〕的金錢,為孟嘗君買〔義〕,謀求將來的福祉;進而更深地明白這個寓言的教訓!

至於第 10 – 12 節,這是對寓言的教訓作出的引申,它運用的是演繹法(Induction)。也就是我們中國人說的〔見微知著〕 :

  •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 〔見微〕    在大事上也忠心 〔知著〕
  • 在最小的事上不義  〔見微〕    在大事上也不義 〔知著〕

有了這樣的推論之後,經文用兩個〔倘若〕來帶出兩個教訓:

  • 11節的教訓:一個連屬世的錢財都不能忠心處理的人,哪裡有資格得享天國靈性上的真財富?(採自海天書樓的聖經啟道本註釋〕
  • 12 節的教訓:世上的財物,生不帶來、死不帶去,都是〔別人的東西〕,惟有天國的永生才是〔自己的東西〕,是創世以來神為信他的人所預備的。〔採自海天書樓的聖經啟道本註釋〕。所以一個連屬世的錢財都不能忠心處理的人,神豈會把天國的福祉賜給他呢?

最後,我想談談11、12  節的〔忠心〕和〔不義〕。

  • 對於〔忠心〕就是〔忠於人所託〕,一個忠於主人所託的管家,不中飽私囊、不以權謀私,才是一個好管家!我們中國人的儒家傳統智慧〔為人謀而不忠乎},就是要求我們做人要〔受人之託、忠人之事〕。要注意,在這個寓言中,主人欣賞這〔不義的管家〕,是他應變上的聰明,因而感歎〔光明之子〕在計劃、預備將來的事時,沒有〔今世之子〕的聰明。主人欣賞的,絕非是他的在所託的事上〔不義〕!主人是因他的不義〔不忠心〕而辭退他,雖然讚賞他的聰明,但沒有留用他。
  • 對於〔義〕,我們基督徒有許多誤解。一般都會把它解為〔公義、正義、正直〕等等。如果我們只從這個角度來看,我們讀到猶大和他瑪的故事,猶大承認說:〔她(他瑪)比我更有義〕,就會很為難了。所以,除了個別的情況,例如〔因信稱義〕的〔義〕是有特定的意義之外,一般的情況,我們把它看為〔合神心意的、得神喜悅的〕會比較適切些。

我們常常說:〔金錢是萬惡〕,記得小時候,學校的辯論會熱門的題目常有〔金錢是萬惡還是萬能〕。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辯論題目,因為萬惡和萬能並非對立的。我認為金錢本身是中性的,如何處理和使用才是產生金錢是否萬惡的因素。我們留心一句經文:〔貪財是萬惡之根(提前 6:10)〕它不是說〔金錢是萬惡之根〕。金錢不是根源,貪財才是根源。中國人說的:〔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〕也就是這個意思。

所以,〔不義的錢財〕是指世上可朽壞的東西,基督徒在世時擁有這些東西,要有聰明智慧去運用,做〔討神喜悅、合神心意〕的事,這就是聖經教導我們〔積財於天〕,成為在天國富足的人了。

 

March 2018   田延昆_

 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